相信你一定是衝著Meta元宇宙而來看心得的吧!?
沒錯, 小編也是因為元宇宙的關係, 直接到Oculus官網下訂單, 從國外寄到台灣大約7天到手。
剛好現在Quest 2單機128G只要319美金而且含運費, 大約台幣8900元, 真的算是目前VR C/P最高的吧。
那性能呢? 定位準不準? 安裝會不會很複雜?要買線嗎?
- 性能?
首先, 它跟我們以前認知的VR裝置需要有一台高階主機跟顯示卡才能跑VR遊戲是不一樣的!!
因為Oculus Quest 2是一台可以單獨運作的VR裝置, 它本身就內建CPU及記憶體,
VR開機後就有內建的系統跟APP市集可以直接在Oculus Quest 2內購買及下載安裝, 然後直接開啟遊戲! 你可以想想就是一台手機在裡面了啦. 不用連電腦了。
CPU性能足以順暢跑Oculus市集裡的所有VR遊戲. - 定位準不準, 要裝在角落嗎?
小編覺得很準, 比起以前公司買第一代vive一大堆線跟定位器比起來,Oculus Quest 2的VR體驗讓我感到非常精準快速, 機乎跟我手動的方向位置是同步的移動,
而且不用裝任何定位器來輔助!! 超方便的。
它的VR AI對環境的測偵設計很不錯, 可以很簡單的地位活動範圍或自動定義, 讓人很容易上手。 - 安裝會不會很複雜?
不會, 因為它是內載OS跟遊戲app市集, 全都在頭戴VR裡, 不用透過任何線材連接任何PC、手機。
就跟開機用一台手機一樣簡單。
每次開機玩時, 有二種定位方式(安全守護, 防止撞到)
A. 畫界線, 要手拿握把站著畫. 適合想玩FIT或運動VR時….
B.自動用目前位置100cm半徑算. 坐著或站在原地就OK了.適合空間有限或懶得畫的人。
穿透模式:這個需進到設定—>實驗室裡去開啟。如此就可以在鏡頭裡看到黑白的外面世界,就不會撞到人啦。不需要拿下VR也能看到外面。 - 要買線嗎?
不用,除非你想要把PC傳送到Oculus上觀看, 如:影片或VR遊戲, 然後又可以同時充電。
否則單獨使用Oculus Quest 2內建的app就可以了。
等玩一陣子後, 想透過Quest 2來玩PC上Steam VR遊戲時再買線即可; 雖然也可以透過WiFi 6在同一網路下用無線傳輸, 但仍會有ms的延遲喔! 用原廠的光纖USB TYPE-C線是最快的, 只是它有點貴了點。 - 能不能玩Steam VR遊戲?
目前小編還沒測,等過一陣子研究後再分享心得;
目前已知用Virtualdesktop VR雖然可以用串流方式把PC影像傳到VR目鏡上,
但必竟只是影像而已; 不如直接用桌機螢幕打game就好了。
小編試過用Oculus 上的Virtual desktop VR與桌機用WIFI連線後, 在PC跑Steam上的Forza 地平線5賽車, 會有明顯延遲跟畫質不好問題, 而且用VR看起來是像坐在一個小房間在電腦螢幕前看螢幕XD….根本是多此一舉。不如直接用27吋的曲面螢幕玩就好了XD… - 值不值得買
值得, 無線的體驗真的棒, 身歷其境的感覺。不像其它家VR裝置, 一堆線, 定位器…..無線套件要近萬元。相較之下Oculus Quest2就平易進人。定位也準。
好了, 接下來簡單介紹一下硬體:
1.首先若您是買USD 319元版本, 基本上就是簡單的三條帶子綁在頭上, 會很明顯感到VR重, 壓在臉上的感覺, 玩運動類的app時, 會晃動不穩固。

2.瞳距調整:只有三段,小編是男生,用2就可以看得清楚,1的話是最相近應該是小朋友用。3小編用起來太寛無法看清楚。基本上沒有網紅說的那麼明顯覺得不舒服或怎麼樣。

原本出廠是配泡棉的眼罩,小編剛戴上去有明顯的刺刺感,感覺是泡棉老化變硬的感覺。
還好現在出貨都會隨付一個【矽膠套】,自己手動套上去後就好了,戴起來就很舒服,也不怕流汗弄髒了。








接下來就要講一下實際使用心得了:
小編用原廠的VR頭帶玩了一小時後, 發現有二個缺點:
1. 頭帶每次都要拉調, 換人玩時也要重拉, 很不方便.
2. 頭帶無法完全固定, 動作遊戲大一點, VR主機快飛出去
3. VR太重容易向下, 導致眼睛跟VR裡的鏡片不在同一水平上, 容易有模糊, 要手往上推一下才行。
因此, 深深體會到, 應該要買配件的。


後來小編上網拍找到副廠的, 叫KIWI, 台幣1250元左右



使用方式是直接把原廠的頭帶, 稍往外翻就可以取下來, 留下喇叭支架。
然後套上新買的KIWI頭帶就完成了.

換了這種支架式的頭帶後, 解決了以上說的所有問題….完美!!
每次只需調整頭帶後方的旋鈕, 控制兩邊的支桿長短, 調鬆緊超Easy。
有興趣可以到這裡逛逛 https://shopee.tw/blastnana777 , 賣場裡也有其他像HTC的頭套可以選 (可加裝行動電池之類的)。
因此建議您, 千萬別單買VR組, 一定要再買一組硬式頭帶, 否則會後悔喔!!
原廠加一加大約也快要12000元了.
副廠加一加大約NT: 10500元內。
至於USB線小編暫時用不到就沒買了, 等下次要開始連結PC玩Steam VR再分享心得給大家.
評價: 一台適合家裡玩VR的入門商品, 推薦。
優勢:
1. 無線使用, 內建wifi可連上網路
=>相較於其它品牌WiFi是選購配備。
2. 無需裝設任何定位器
=>相較於其它品牌, 需另外在房間角落安置定位器或定位不精準。
3. 內建主機及市集直接下載玩, 不用透過PC;
=>相較其他品牌, 大多需要由PC透過有線或無線把串流傳到VR頭套裡。
4. 價格約台幣9000元(未含加購頭帶lite);
=>相較其他VR硬體售價大約2萬到3萬不等。
整體看起來, 是C/P值很高的VR入門且定位操作精準的產品。
Oculus 被後又有Facebook大公司在開發支援, 未來成為Meta市場的主流應該不難。
或者等2022年底看Apple會不會推出VR,AR產品, 若有的話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軟體心得
軟體:https://www.oculus.com/experiences/quest/ 這是Oculus官方網站, 可以先上去看看有什麼VR軟體. 小編大致介紹有購買的. 基本上小編會先看APP的評價高低. 最高5顆星以及回饋的人次來做為購買前的參考。目前只有英國歐洲因歐盟法規才能【退款】, 台灣是不能退款的, 所以要決定好再下單喔!!
1. 射擊類 : 這類相當的多, 戰爭, 狙擊手, 西部牛仔, counterstrike, 機器人射擊,忍者….(紅人那款很多人推薦)
2. 恐怖類 : Fridei’s 5 night, 惡靈古堡4, 喪屍…(最好買遊戲裡是無限補彈藥的,否則很容易就掛點, 因為很黑看不清楚, 手忙腳亂的XD)
3. 運動類 : 綜合, 乒乓球, 高爾夫, 網球, 保齡球, 棒球…(乒乓球很真實)
4. 知識類 : 海洋世界, 世界地理雜誌, 英語實境學習… (海洋世界在恐龍時代看到一支比恐龍還大支的鰻XD)
5. 音樂類 : 有日系, 也有西洋的……(小朋友最愛的光劍)
6. 健身:功夫、拳擊、Fit XR (訂閱的, 讓小編流最多汗的. 但貴了點;
拳擊很逼真 & 功夫的木人椿都可以訓練反應力, 也不錯)
其實非常多, 小編每一類都挑一款評價及人氣高的來買, 這几天剛好遇到黑色星期五特價, 就花了3千多XD. 放著慢慢玩了。軟體也是一個不小的開銷呀…..
軟體心得:
一般玩手游是坐著玩, VR遊戲機乎都是站著且全身在動….
應該還算是比手遊健康的一種娛樂活動 XD …..尤其如果因為疫情無法外出時, 透過VR情境式的體驗在不知覺中一下子就過了30分鐘, 滿身大汗。看許多評價裡有很多老人都說很讚, 拿來當運動用。
總結
硬體:大約花了10250元 ( 硬式頭帶必備, 決對不會後悔)
軟體:大約花了3000元 ( 依個人喜好, 各類型選一種, 平均單價在20~30美元上下)
若是您想要買VR來玩玩, 梁爸個人大力推薦Oculus Quest 2 ,
1. 價格
2. 不用連PC
3 有app Store 及高評價的VR遊戲
這三點很重要, 有的廠商只賣你硬體, 沒遊戲; 買回去因為沒好的軟體, 就會變成角落生物…..
Oculus 算是滿有心經營的, 是硬體跟軟體都有在經營, 讓你買回去可以輕鬆上手跟隨時運動。(像早期iphone吧)
以上謝謝閱讀:)
補充:眼鏡族的戴法,先將眼鏡放到VR面罩裡,然後一起拿起來,臉部先靠上VR, 確定眼鏡跟面罩都定位後,再把頭帶再往下套住頭就完成了!….多試幾次後鏡架也不會歪掉。不用特別去買近視鏡片。
